本报讯 近日,第五届全国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隆重召开。
中科院院士孙枢、许志琴、张国伟、李廷栋、金振民,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600多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针对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以及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资源能源、环境与地灾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研讨内容包括中国岩石圈结构特征及其对找矿的启示,全球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的岩石学研究,三江地区大地构造与深部找矿突破,青藏高原东北部晚新生隆升与环境变化,华北中部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等最新研究成果。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重点围绕断裂机理研究、气候—地表过程—构造—地球深部过程相互关系研究以及岩石流变学研究三个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表示,中国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地带,具有复杂的岩石圈结构和许多独特的地质现象。研究和揭示地壳和岩石圈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壳—幔相互作用,特别是查明成矿空间的精细结构及其与深部过程的联系,查明地下流体活动的规律,探讨由壳—幔作用诱发和控制的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动力学过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矿产勘查能力和效率,开辟地壳深部找矿“新空间”,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同时,专家表示,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效应的研究仍然是解开一系列大陆动力学问题和全球变化问题的关键,构造—气候相互作用远比想象的复杂。
本次会议由地大(武汉)、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联合主办,地大(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具体承办,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