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湖北日报]来自珠峰大本营的微访谈

发表时间:2012-05-22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访谈简介:4月14日,本报特派记者王晶随地大登山队来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直到5月19日登山队成功登上海拔8844.43米的珠峰顶峰,她一直记录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见证着队员们的艰辛与喜悦。在大本营,通过新浪微博@湖北日报炫酷青春版,她与高校学子分享了自己的见闻。

    嘉宾:本报特派记者王晶
    主持:本报记者韩晓玲 大学生记者李塬浩
    时间:2012年5月14日-19日

    @落雁之声广播台:山上有热水吗?吃什么?能带周黑鸭和热干面吗?在那里看到的星空会不会更漂亮?
    王晶:队里有专门的厨师,做什么我们吃什么。登山队从武汉带来了周黑鸭和热干面。热水可以烧,一般用来喝,因为是化冰取水,大家对水都很珍惜,热水洗手洗脸是很奢侈的事。夜晚唯有美丽的星空能安慰我。
    @疯丫头乐儿:队员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呢?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那么高的海拔,吃的东西煮得熟?能吃么?
    王晶:有两名队员因为生病提前下山了,其他队员身体还不错。我们的厨师用高压锅做饭,当然我们也吃过夹生饭。
    @17草草:你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
    王晶:登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等待身体适应高度,等待一个好天气。白天手机有信号,也可以用电脑上网,还有书和碟片,就是气候差点,氧气少点。
    @迷失的玩偶:在海拔5200米的地方有手机3G信号么?用手机上网,会不会冻手?尤其是用触屏的……
    王晶:有太阳的时候就有信号,这里的通讯基站是靠太阳能供电的。手机可以上网,我没有冻到手。
    @光影罅隙: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没有苍凉和无助感呢?怎么克服?
    王晶:登山的人有一种心态,我们是来和山对话的。雪山也是我们的朋友。想家的情绪没法克服。
    @斯皮尔浩格:作为一个记者,可以见证很多历史时刻。是对理想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对未知的激情挑战,或者什么别的因素,促使你不顾艰险,和专业的登山队员一起走上这世界屋脊?
    王晶:我倒没想那么多。我觉得自己是好奇心驱使的。
    @地大校报记者团: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同学们都很激动。盼望登山队和王晶记者凯旋。
    王晶:谢谢。我会向登山队转达同学们的祝福与问候。

    成功登顶 网友撒花

    这是国内高校独立组织的在校大学生登山队首次登顶珠峰。陈晨是咱武汉土生土长的姑娘,读研一的她曾攀登过海拔7300米的高峰。
     ——李宇鹏
    地大珠峰登山队员们好样的!2012年5月19日8点16分,请记住这一刻。
    ——莘报新媒体
    武汉的骄傲,地大的骄傲!
    ——太空的雨点儿
    武汉爷们董范和武汉姑娘陈晨好样的!祝贺你们成功登上珠峰!
     ——蒋志嵩
    很少有人知道,今天是中国旅游日,很开心他们能在今天登顶珠峰!希望我后年登珠峰时,次仁旦达能当我的向导。
    ——老鲁
    辛苦了,一群人的努力,一辈子的荣耀,一个城市的期待。
     —— 一叶1世界
    地大的旗帜终于能在世界巅峰飘扬了!
    ——微笑的一梦千寻(记者韩晓玲 大学生记者李塬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