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有这样几个“臭皮匠”。上课的时候,他们是教室里的学生;下课后,他们“摇身一变”,成了工作室的“匠人”。
下课之后穿上围裙
3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生活动中心404室是齐廉彬的工作室。推开门,一股皮具的味道传了过来。身穿围裙、戴黑框眼镜的齐廉彬,乍看起来还真不像个大学生。“工作的时候,灰尘很大。所以每个人都配条围裙。”齐廉彬解释。
环视工作室,最引人注目是门口的一块手写板,上面写着最近的几个订单:“羊皮内里核桃袋子”、“驾照本一个”、“短夹+雕花皮带”……工作室不大,去年11月团队才搬过来使用。一个小伙子正在仪器下面,耐心地打磨着一个皮夹子。“他叫闵林,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工匠。”齐廉彬一边介绍,一边张罗着找座位。“我们就是这样,上课的时候老实听讲,下课就来这里工作。”
书皮引发创业灵感
2010年,齐廉彬在老家黑龙江考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考分数比当地一本分数线高出50分。课余时间,他做过餐馆服务生、摆过地摊、做过网站。大一下学期,一个皮质的书皮改变了他。
“当时我想买一个牛皮做的书皮,需要300多块钱。”齐廉彬说,一个书皮这么贵,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齐廉彬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牛皮,开始自己动手制作,很快他就发现,做这个非常有意思。“网上有很多皮质的东西,但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和风格。”齐廉彬迷上了皮艺,开始在寝室里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东西,如钥匙套、书皮等。
“不会做,我就在网上找一些教程自己学,慢慢我融入了这个圈子,就经常找一些前辈学习。”齐廉彬说,对于皮艺制作,国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入门很简单,但要做好就不容易了。”
团队得到学校支持
一个人做了一段时间后,齐廉彬决定找几个伙伴,很快有4个人加了进来。其中3个都是同班同学,包括他的女朋友凌缘、同学程晓华和闵林,还有一位武汉纺织大学的学生。大家有的负责美工,有的负责市场,有的负责制作。
去年11月份,齐廉彬和团队花了6万多块钱,成立了工作室。学校了解他们的情况后,还提供了一间房屋,房租、水电费等全免。
齐廉彬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论坛和网店。在贴吧里,他的网名叫“贴吧皮匠”,平时非常活跃。有需要的产品的人,就直接找他购买。另外,在他的淘宝网店里,部分产品也开始销售。(记者 翁晓波 通讯员 曹南燕 实习生 张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