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长江日报]童金南为专家腾地方在地下室办公三年

发表时间:2015-04-22作者:网站编辑: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本报讯(记者耿尕卓玛 通讯员庞伟红)先安排仪器用房,再解决引进专家办公场所,童金南最终把自己的办公室放在少阳光、潮气重的地下室。到今年,这位54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已在地下室“屈居”第三个年头,最近查出患上了风湿。
   
  “从这下去,童教授就在地下。”昨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楼的门房保安指着大厅半掩的一扇小门,告诉记者,中国古生物专家童金南就在地下一层。
   
  正是晨光和煦的时候,童金南的办公室却开着白炽灯,温度明显比地面上低2-3摄氏度。
   
  2002年,地大武汉、北京校区联合,举全校之力建立学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实验室,童金南参与创建,所属学科亦列于其中。
   
  “但实际上,我的研究兴趣并不与之相符。”第二年,正值非典时期,学校禁止师生外出,童金南与几位学科老师开始着手创建地大的第二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他回忆,当时面临“3个3000”的难题,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需3000万固定资产、3000万科研经费、3000平方米用房。在学校支持下,前两项很快解决,最难的是后者。
   
   童金南说,学校用房非常紧张,他先后花费两年与学院教研室、其他学院协商沟通,最终,学校将主楼8-10层各腾出一半用于实验室用地。
   
  经过“八年抗战”,2011年,实验室从140余支申报团队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随着仪器增加、引进专家,实验用地再现紧张局面。
   
  为了仪器和更有需要的专家,他几经“搬家”。2012年,童金南带着行政人员搬到已闲置多年的地下层。“刚来觉得冬暖夏凉,前几天一体检,得了风湿”。
   
  现在,有专家看中地下实验室,他说,他可能又要搬家了。“搬去哪?哪有空就搬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