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立足“地质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构建“重走长征地质路”实践育人体系。学院将伟大长征精神与地质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红色血脉与科学精神的碰撞中,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地质学拔尖人才实践教育的新路径。
多维融合铸根基:厚植拔尖人才成长沃土
学科实力是育人体系的坚实底座,精神引领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灵魂。学院凭借“地质学”A+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深厚积淀,构建了集实践教育、科研创新、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铸魂育人平台,为实践育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科支撑。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优势,以地质学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核心力量,组建长征地质路线实践教学团队。团队成员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与对地质事业的热爱,深入实地考察60余次,精心挖掘每个教学点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实现长征精神与专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精品路线织网络:搭建大思政育人桥梁
长征路上的每一寸土地,既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地质奇观的蕴藏地。学院以长征路线为天然“练兵场”,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地质资源的科学价值紧密结合,从地球深部过程、地表系统及资源能源、环境生态效应等多个专业维度,精心规划并落地实施了11条兼具思政内涵与专业价值的野外经典地质教学路线,串联起江西赣州、湘西南岭、遵义-瓮安、云南、川西等长征关键节点,覆盖了长征路线上的重要事件与重点地点。
为让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无缝衔接,学院坚持室内理论教学与野外实践训练融通共进,以长征精神、地质报国为核心要义,打造高水平课程思政示范体系,让红色基因在专业学习中代代相传。“地球科学概论”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8名教师获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产学研协同聚力:构筑实践育人新高地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时代沃土。学院与湖南地质院、广西煤炭地质局、贵州省地矿局等20余家长征沿线地质行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践育人基地和地质e站,形成校地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学院师生扎根生产一线,携手行业专家攻关资源能源难题,以AI找矿、绿色矿山、健康地质与长寿村建设等技术破解科技“卡脖子”难题,厚植学生地质报国信念。
近20年来,教师在长征沿线8省累计获批国家级科研课题98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为项目的科研实践育人平台提供重要支撑。
卓越成效谱新篇:传承长征精神育新人
时光不负耕耘,奋斗终有回响。学院“重走长征地质路”实践育人体系的深入实施与持续创新,在思政育人、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结出了累累硕果。学生带着长征精神的滋养与专业知识的武装,在学术科研与各类竞赛中崭露头角,不仅在《科学》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更斩获“互联网+”竞赛全国金奖、“挑战杯”竞赛全国一等奖等诸多荣誉,涌现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得者、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得主等一批优秀学子。
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地质实践中培育报国情怀。学院以“重走长征地质路”实践育人体系为纽带,成功探索出一条将红色文化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之路。这条以长征精神为魂、以地质报国为志、以实践育人为径的创新之路,不仅为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指引一代又一代地质新人,在服务国家战略、保障资源安全的征程中,勇毅前行、续写华章。
(马强 王连训 吴元保)
链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以长征精神为魂 铺就地质报国育人之路-光明日报-光明网
(原载《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