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文
当前,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载体,深刻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从言谈举止到思想行为或多或少都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品德。
教师是网络文化育人的主要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和教育强国的深入推进。
高校教师要参与网络宣传教育。网络文化育人的核心是加强网络宣传教育,教师要聚焦高校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担当,主动承担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使命,积极对接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同时,教师要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网言网语”,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问题讲深讲透,用生动的方式呈现高校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丽中国建设中来。
高校教师要做好网络热点阐释。网络世界每天传播大量信息,由于大学生处于知识的积累期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容易受到一些片面言论乃至错误观点的影响,导致思想观念出现偏离。为此,高校教师要针对社会公众和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及时撰写文章,阐释政策、理论,强化正面声音,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比如我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秉持“眼里有山河、心里是中国”理念,通过图片、绘画、文字、视频等方式呈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准确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方向。
高校教师要创作优秀网络作品。形式多样的优秀网络作品不仅能感染人、影响人,还可以培养人。高校教师在网络作品的创作中要发挥“领头雁”作用,不断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充分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方式,结合各自高校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等创作优秀网络作品,浇灌大学生的心灵之花。创作中,高校教师要加强叙事性网络作品创作,用讲故事的方式揭示特定的思想主题,借助优秀的网络叙事作品推动网络文化育人行稳致远。
高校教师要善用网络传播平台。许多高校都开通了门户网站和新媒体账号,高校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写、画、拍、唱、演”等方式把高校的好声音在线上线下传播开来。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掌握网络传播的本领,借助学校视频平台,用短视频的方式把美丽的校园风景、大学生刻苦学习的状态、“大先生”教书育人的风采展现出来,让大学生及广大网友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有工作热情的教师组建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网络传播品牌,在关键时间节点做好网络话题的策划和内容传播,真正体现教师在网络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任何一项工作要取得实效都需要健全的体制机制做保障,高校开展网络文化育人也应如此。比如,在职称申报和成果奖励等方面对参与教师给予认定,教师创作的优秀网络作品产生强烈反响的,学校要将其纳入年终考核或奖励体系。高校也要支持教师开展网络文化育人的理论研究,在经费和课题申报方面给予倾斜,推动网络文化育人走深走实、落地见效。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链接:《中国教师报》电子版 (chinateacher.com.cn)
(原载《中国教师报》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