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陈玲 通讯员王俊芳)爷爷是20世纪50年代的老一代地质人,为国家探索铀矿资源耗尽毕生心血;父亲当兵退伍后继续在地质队搞勘探,一干又是几十年。如今,他们家第三代子女也即将成为新一代的地质人。
9月4日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3届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来自四川宜宾的18岁小伙郑长佩在父母的陪伴下,到该校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类(国家拔尖计划,国家理科基地班)专业办理入学手续。
郑长佩肤色黝黑,笑起来略带羞涩,办理入学手续的过程中,他始终作为“主力”,拉着装着全家衣物的大行李箱。父亲郑先生告诉记者,儿子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现在他们家就是一家三代地质人了。“我的父亲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重庆煤干校,毕业后负责为国家找铀矿,因为长期在野外工作,身体不太好,49岁就去世了。母亲和父亲是同学,今年90岁了,身体还很硬朗。”
郑先生说自己曾是名军人,复员后分配到四川宜宾进入地质队,从最基本的了解地理、地形等学起,经过20余年的磨炼,如今也成了名优秀的勘探工程师,而他的大哥和二姐也从事的是相关工作。
今年高考出成绩后,得知郑长佩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类专业,郑先生的许多同事非常高兴,给他送来了地质勘探需要用的地质铲等各种工具作为礼物,但90岁的奶奶却不太满意他的选择,给他做了一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够改志愿。“爷爷因为从事这份工作导致身体不好,所以奶奶不希望我将来又做这项辛苦的工作。”郑长佩说,他很理解奶奶的想法,但从爷爷这一代到父亲,再到现在,中国地质勘探的工作环境已经大为改善,已有很多科技手段辅助,他平时也很注意锻炼,经常参加户外登山、骑行等活动。“我很喜欢从事与地质勘探相关的研究,已经做好了吃苦的打算,将来继续读研、读博,把这个领域研究深、研究透,为中国的地质勘探作出自己的贡献。”
链接:武汉晚报 - 第三代也考取地大地质学类专业 (cjn.cn)
(原载于《武汉晚报》2023年9月5日)
上一篇: 【长江日报】四川小伙立志投身中国地质事业
下一篇: 【长江日报】“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