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10万余名大学生参赛,全省高校参与率97%——

[湖北日报]“挑战杯”:在挑战中逐梦科技创新

发表时间:2021-07-1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湖北日报 2021-07-13点击:

  “挑战杯”每2年举办一次,自1997年起,湖北已举办十二届。


  今年,新一届“挑战杯”吸引省内10万余名大学生参赛,全省普通高校参与率达97%。


  作为“传统节目”,如今的“挑战杯”如何广泛动员大学生参与,激发创新活力?


  “这是展现科研能力的平台,势必要创新体制机制,为广大学子提供科研支持、政策鼓励与精神激励。”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说。


  导师团队为参赛者保驾护航


  如何突破国外高端石油装备封锁,在井下用无线通信取代有线通信,降本增效,助力国家页岩油气开发?


  华中科技大学一支名为“慧眼识电”的团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项目源于一次暑期实践。我们了解到,油气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不够,导致页岩油气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刘昶说,相关企业迫切希望先解决井下通信难题。


  团队开始研究采用Hz级电磁波沿套管与地层交界面纵向传输的方式,在地层中建立极其微弱的电磁场,解决5G、WIFI等高频空间辐射通信被屏蔽的问题,打通通信渠道。


  “学院陈庆、李红斌等老师组成学科交叉导师团,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刘昶说,教授们带团队成员去江汉油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还在团队遇到研究难题时持续引导大家思考、讨论出创新思路。


  该项目最终获“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并取得中石油下属单位等多家企业意向订单。


  “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保障,是我们的职责。”华中科技大学团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以创新创业竞赛为依托,坚持以赛促学、以赛育人,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赛事,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


  为此,该校团委与教务部门、科技部门联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邀请专业教师、业界专家、优秀校友等300余名导师参与,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创新精神通过“挑战杯”代代相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宋海军与“挑战杯”结缘已久。


  2004年,宋海军刚念完大一,开始科研训练。


  “在老师带领下,我学会了查阅文献、开展实验,两年后参加‘挑战杯’拿到国赛特等奖。”宋海军说,那之后,他对学术研究更感兴趣了。


  2012年,宋海军留校任教,从参赛学生变成指导老师。


  “身份转变,让我更加理解‘挑战杯’的意义。”他说,当年老师手把手教会他的专业技能,如今,他又倾囊相授给学生,科研创新精神代代相传。


  在上届“挑战杯”大赛中,宋海军的学生拿到省级特等奖,他也成就感满满。


  “今年因时间问题没赶上本届‘挑战杯’,但我想,这个遗憾今后一定能弥补。”他说,他会始终像老师一样,支持学生参加“挑战杯”。


  “传帮带是我校科研创新的不竭动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团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挑战杯”参赛团中始终有稳定的科研团队参与,一届届延续传帮带传统。在此过程中,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整体科研素质不断提升。


  同时,该校还积极探索“竞赛牵引、实训培育、项目孵化”的以赛促创模式,为“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提供智力支持,让学生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实习生 童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