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巅,勇者为峰!昨日上午11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冲顶成功的消息传来,举国欢庆,振奋人心。这其中,少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友的身影。
此次珠峰登顶与以往有何不同?它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意义?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连线专家进行了解读。
测量登山队曾三上三下
“这次珠峰登顶意义非凡!”昨日上午,登山界传奇人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登山户外运动学院院长董范教授,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2012年5月,董范作为队长,带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登顶珠峰,拉开该校参与“7+2”(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抵达南、北极点)极限探险活动的序幕。2016年12月,董范再次带队登顶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至此,地大登山队成为全球首支完成“7+2”的登山队,也是全球最快完成“7+2”的登山队。
董范介绍,2012年攀登珠峰,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周年校庆的一项活动,属于学校行为。而此次珠峰高度测量,是国家任务,责任十分重大。上一次测量珠峰高度是15年前,而几年前尼泊尔发生大地震,现在对珠峰地区的地质结构、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查,意义非凡。
珠穆朗玛峰被称为“连飞鸟也无法逾越的山峰”。董范透露,由于今年以来珠峰气候不太稳定,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导致此次高程测量登山队三上三下,直到昨日才登顶成功。
与自己8年前攀登珠峰相比,董范说,这一次各方面保障更加充分,装备和技术更加先进。
登顶成功为抗疫添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有12名师生参与了此次珠峰高程测量任务,在冲顶和后勤保障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范介绍,此次登顶的登山队队长次落,是地大校友,他也是我国第一位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登山队员袁复栋是地大2019级博士研究生,曾登顶过两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登山队员陈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监测工作,去年被借调到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并担任副总工程师。
“这次登顶珠峰,还有一重意义——再次鼓舞全国人民、特别是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取得抗疫最终胜利的信心和决心。”董范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彻底消除的情况下,湖北、武汉更需要这种勇攀高峰、永不服输的行动和力量鼓舞。(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闪 余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