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竞丹 程琳珊 高颖)应美国孔子学院邀请,9月20日至29日,我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派遣代表团赴美开展为期十天的艺术巡演,为异国的观众们献上一场场极具中华魅力的文化展演。 克服困难终成功赴美 精彩表演引热烈反响 巡演经历展文化自信
十天里,在布莱恩特大学、中央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罗德岛大学、阿尔弗莱德大学,15名表演者组成的巡演团紧锣密鼓地跑了七场演出,每天五六个小时在大巴上度过。时差、晕车,加之饮食不适,表演者们都笑称自己“减了肥”,却没有一个同学抱怨训练和巡演的辛苦,始终认真积极。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进行的不仅仅是表演,更是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和地大精神魅力的好时机。
赴美前三个多月,基地便开始了节目编排。7月正值暑假,基地全体学生留校集训一个月,为人员选拔及下一步的培训做准备。民乐团表演者、大三学生万韬介绍,“7月22日收到要代表民乐团‘出征’的消息后,我们4人必须用7天的时间准备四首曲子。”
然而当节目排练基本成形时,演员签证被拒打乱了此前的所有安排。8月下旬,负责行程安排的胡凯老师收到通知,团队里有几名表演者签证被拒签,这导致两个月努力付之东流。团队只好增补演员,重新编排节目。“9月5日,新队伍人员聚齐后,就立刻开始密集训练,反复磨合。每天除了上课,时间都给了训练。” 万韬苦笑着回忆道。新生军训期间,团队成员训练至晚上11点后才能回宿舍是常态。
同时,演出服装制作的难题也摆在了巡演团面前。巡演节目负责人游萌老师介绍,此次巡演舞蹈团演出服装皆由手工制作完成,耗时耗力,其中舞台京剧《粉墨春秋》的演出服最为耗时。该节目服装类似传统京剧戏服,裁剪要求流畅又精细,十分考验裁缝的功力。服装制作后期恰逢杭州G20峰会,服装面料无法运出,工匠们只得带亲自着面料来校赶工,熬了两个通宵,在巡演前一晚把服装做好。
初抵美国,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让万韬感觉很疲倦,刚到美国便开始呕吐,还没适应时差就要开始首演排练:“整个人从头到脚是麻木的,上台没有感觉。”一心追求演出完美的她几乎崩溃,只能连夜加紧练习。
为体现 “魅力中华”这一主题,巡演导演组将舞蹈、武术、民乐、服饰秀等多种舞台表现形式与瓷器、京剧、传统民歌、敦煌文化等元素充分融合,多元化展示中华文化无限魅力。
傣族舞蹈《水的女儿》,以傣族的民族服饰为特色,完美地展现了女性的“三道弯”。舞者随着民族配乐婀娜起舞,手腕、腰肢似水蛇般灵动、婉转。当观众们看到傣族服饰勾勒出的舞者们的纤细身姿时,纷纷赞美“太漂亮了”、“太美了”。
京剧《粉墨春秋》华美的服饰更是惊艳了观众:粉色戏服,细长水袖,层层裙摆。舞者们振臂甩袖,则裙摆盈盈,裙子上手工绣的梅花顿时鲜活灵动。“外国观众们看得入了迷,”万韬说,“演出很成功,第三天上午在美国中央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演出完,下午就被邀请到布莱恩特大学校友会上演出。”
巡演团与当地中小学生进行教学交流时,民乐合奏《赛马》时,二胡演奏者还与观众们进行了近距离的互动,讲解有关中国乐器的知识,并赠送了中国结、面具、小风筝等中国传统礼物。一个小男孩十分渴望得到中国结,连连说:“它好酷!”一位美国老师向表演者们表示,自己想要一个中国结送给自己的女儿。
巡演团行至罗德岛,恰逢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水果艺术节”。演出台临河而建,河中插着一根根放有灯笼的木桩,微微红光笼罩着舞台,意境十足。“孩子们都很兴奋,演出更卖力了。”游萌老师笑着说,“岛上地广人稀,但几乎半个岛的居民都来看了这场演出,让我们很惊喜。”
回忆起这段经历,万韬感慨:“巡演虽然很累,但让我收获了友谊。我在演出休息期间经常和舞蹈团的小伙伴们一起聊天,相互加油打气,这种共事经历很珍贵。”
祁家智双眼闪着光说,很感谢为巡演默默付出的人。他说,在美国因饮食不习惯,大家只能吃水果和蔬菜。但是临行前,孔子学院的老师们在食堂里亲自为他们和面,包了香喷喷的肉包子。“这次经历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异国环境。发现美国不全是我们在好莱坞电影中所见到的拥挤繁忙,大都市之外的其他州让人感觉到闲适。”
“这次的巡演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它让中华文化走出了国门,让他国民族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魅力。”游萌老师笑着说,“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同学们自信流利地用英语和外国友人交流,言行大方得体,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展现了地大人的独特风貌。”
据悉,我校艺术基地此前已多次应邀赴美演出,并多次于春节期间为美国当地居民献上一场场传统的武术等节目表演,增添了异国春节气息。有过多次带队赴美巡演经历的胡凯老师说,当地朋友看到传统的武术节目表演都很震惊,纷纷模仿学习。
上一篇: 教育部专家组来我校检查科研实验室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