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廖山美 李欣茹 王鹏展)7月- 8月,外国语学院“长江歌者”社会实践团队,在武汉段长江周边,深入社区、街道开展长江大保护宣讲,原创并公演微型话剧《江涛声声》,制作中英文双语纪录片《The sound of Changjiang》,把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长江大保护的实践中,在砥砺实践中感受时代脉搏,在躬耕奉献中书写青春担当。
《江涛声声》剧照片
为了创作话剧《江涛声声》,“长江歌者”社会实践团先后查阅大量“长江大保护”禁渔政策和相关资料,并对武汉渔政进行调研。该剧时长33分钟,时间紧凑,却有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真挚饱满的情感表达,将科普知识和家国情怀融入剧情之中,将世世代代被长江滋养的家庭对长江的情,对家庭的爱,涌动在江涛声声之中。
剧本创作过程和排演过程并不容易。团队成员暑假全部留在学校,从脚本撰写到角色定位,从背景音乐到熟练台词,不断打磨、细磨和精磨,锣密鼓地进行紧排练,历时一个月余,完成剧目完整视频的制作和排演。武汉的酷暑丝毫没有动摇团队成员的决心,立志用专业知识和个人所长,为中华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贡献绵薄之力,践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江涛声声》话剧排演
8月20日、24日、28日,团队先后在汉口江滩、东风社区江咀小区进行了三场演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江涛声声》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保护长江不是一句空话,需从小事做起,更需要全民参与。
观看的小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小做起,保护母亲河;居民们也表示深受感动,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长江大保护的行动中去。
在社区进行演出
8月1日—10日,团队每天前往长江大桥附近进行街头采访,采访对象包括本地武汉人、来武汉研学旅行的高中生、来武汉出差的外地人等等,采访问题包括“您感觉长江现在有什么变化”“长江给了您什么样的第一印象”“您觉得可以为长江做些什么”,采访人数多达300余名,受访者对着镜头吐露心声,讲述着自己和长江、武汉的故事。
同时,团队根据访谈内容制作出了《我们和我们的长江》纪录片,在网络平台发布,引起公众对于长江大保护的思考和评论,网友纷纷点赞留言,表示要从自身做起,积极践行“长江大保护”的理念。
通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武汉民众对于长江有深厚感情,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保护、热爱长江,团队制作了中英文双语纪录片The sound of Changjiang,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中,让世界了解长江故事和中国人民保护长江的行动。
The sound of Changjiang
“长江干流全长6397公里,见过朝霞笼罩雪山,流经过九曲回肠,一泻千里奔向东海,浩浩汤汤。她一路唱着激荡的歌儿,她一路生花。这条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河流,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母亲河,长江绕武汉而过,武汉也因此被称为江城。长江流经武汉的长达长达约145千米,江涛之上两岸风光秀丽,江城不负盛名。”纪录片中用中英文双语讲述长江故事,希望长江涛声不绝、江流不息,也期待所有人一起行动,保护母亲河。
“让我们一同行动起来!为保护长江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团队负责人廖山美说。(编辑 王俊芳 审稿 陈华文)
上一篇: 疫情防控门禁系统“提档升级”
下一篇: 未来城校区一教工摔伤 两人合力救助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