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改革开放40年 奋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立德树人气象新

发表时间:2018-12-12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地大之声通讯员余江涛 蒋怀柳)思想政治工作是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鲜明底色的如椽之笔,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才质量标准。我校自建校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办学、治校、育人的全过程,主动适应学生对象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强化组织保障能力,不断优化内容体系,境界大开,气象万千。

  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特质变化显著

  1978年,我校招收大学生877人,在校生规模小,思想政治工作体量较小,这种情况总体持续到90年代中期。1996-2000年,在校生逐步从5000人拓展到12000人,随后继续稳步增加。2007年开始,每年招收培养大学生4750人左右。2018年全日制在校学生 26000余人,本科生18140人。

  40年来,伴随学生群体总量的变化,群体结构特征变化更大。从生源来看,早期的学生多来自地矿系统和湖北,如今生源覆盖到全国每一个省(市、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考虑大学生地域生活因素。从选拔方式上看,40年前为指令计划,目前为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思想政治工作兼顾学生的选择心理。从民族类别来看,早期绝大多数为汉族学生,学生群体中年龄差异性较大,当前学校学生民族类别达34个,少数民族学生占比已超10%,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民族要素,维护民族团结。从招生培养任务来看,除主体类别外,还有民族地区任务、贫困专项、定向生、特长生、自主招生等多种培养任务,多种生源来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循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办法。40年前学生思想和行为较为单一,如今学生思想多样、活动方式广泛、个性特征更为鲜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保障更加健全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机构、队伍和资源。1986年成立学工部时,只设有学生科、思想教育科、学工办三个科室,包括处长在内共有6名工作人员。90年代后期,学工部发展为6个科室,有包括处领导在内共19名工作人员。现今,学工部已成立了11个专门的科室职能机构,包括处领导在内的 28名工作成员。

  2018年,学校进一步加强机构整合,合并学工处、研工部,成立新的学生工作处,统筹推进大学生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各学院也充实了工作力量,落实按照1:200配置辅导员,还配置学生兼职辅导员。针对民族学生培养情况,还专门增设民族辅导员工作岗位,思想政治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校注重工作统筹与工作资源内外整合运用。2005年开始,我校成为湖北省学生工作研究会、湖北省学籍管理研究会驻秘书处单位,成为湖北省辅导员基地,学校注意运用平台资源,思想工作资源进一步拓展。不仅如此,学校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从服从政治教育的“管束管教”向“教育—管理—服务—发展”的方向,逐步形成“以生为本、服务为要、发展为实”实施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实施更加科学有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紧跟时代

  近年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途径实现了四个转变。首先是教育方式从单一灌输向互动引导转变。从初期政治教育灌输,转为在服从政治导向的前提下,向引导以理服人转变,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心理,引导大学生学习探索思想政治理论问题并进行互动分享,如“与信仰对话”等。

  其次是教育载体从传统载体向现代教育载体转变。改革开放之初,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方式多为书本、专题会议、报告会等,当前更加注重网络媒体、网络空间、视频材料、在线交流,如网页、微信、微博、QQ、APP软件、电子屏发布等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更为丰富和综合。

  再次是教育导向从注重课堂理论到注重理论融合实践活动。特别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形成若干主题,采取学生巡讲、专题实践活动等方式,如开展红色之声宣讲、“千名学子寻梦行”社会调查活动、“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

  最后是教育课程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的融合转变。2018年学校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思想工作的方式进一步深化转型。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走向完善

  改革开放40年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和内容体系在不断拓展。改革开放之初,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政治、社会性功能,以培养“又红又专”的地质工程师为使命,有“严在地大”的美誉。如今,为适应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形成了政治和业务并重、兼顾国家社会需要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40年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政治理论教育、道德教育。现在涉及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专业学习与学风、运动与健康、日常生活与安全、就业与发展等多方面,内容杂多且互相交织。当前,在工作设计上强调将党和国家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强化结果导向。2017年学校实施了素质能力提升计划,明确了“三项素质”以及“三项能力”的培养。

  40年前,社会结构较为单一,大学生思想心理与社会结构处在同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出现了巨大变化。思想政治面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环境的冲击,面临跨国别要素、地域要素、民族要素的挑战,面临诸如防范艾滋病等健康问题、抵御三股势力等国家安全问题等时代尖锐问题,更面临学生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的重大变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外部风险的挑战更大。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充分彰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越来越明显。学校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人才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向,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学生不断铸造思政工作品牌,如“党徽照我行—支部引领工程”、“一站式服务”工程、震旦讲坛人文素质教育行动、民族学生骨干培养、学习支持中心建设等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近年涌现了一批优秀大学生典型。全国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在校大学生陈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王奉宇,全国首届“脱贫攻坚•青春榜样”大学生村官典型人物、2012届本科毕业生翁新强,割肝救母的“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六届湖北省道德模范获得者钱瑞等等。

  近年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全方位实践育人、特色文化育人、“发展型”资助、“六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志愿服务银行”“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等受到校内外广泛关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首批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大德育体系的实践与创新》入选教育部高校德育成果文库,我校荣获教育部实践育人项目建设单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永远在路上

  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一是坚持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才情禀赋和诉求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让学生受益。

  其二是坚持因事而化。坚持学生思想政治无小事,解难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把解决思想问题通解决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卓越成才,实现思想工作的价值目标。

  其三是坚持因时而进。就是要把握好节点、关键点,根据时代环境,选好工作的方法、节奏、力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感,做到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互相促进,积小胜为大胜,稳步推进,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贡献。

  其四坚持因势而新。就是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势科学谋划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理论上清醒、行动上坚定、方法上创新。

  展望未来,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强特色、争一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