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涛(右)在新校区
(地大之声记者徐燕)新校区建设是学校发展历史上的大事,能够参与其中既无比光荣又倍感幸福。他是学校最早踏入新校区土地的人。五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新校区施工现场,精耕细作,默默奉献。新校区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和管理的踪影。他就是我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建设部主任邓云涛。
2011年3月,邓云涛被抽调到学校土地置换工作小组,担任办公室主任,开始从事新校区筹建工作。2013年1月,土地置换工作小组撤销,邓云涛进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作。当年12月,新校区启动了临时围墙施工,正式拉开建设帷幕。随后,邓云涛被任命为学校驻新校区工地现场代表,主要负责施工管理和各类社会关系的协调工作。
在学校土地置换办公室工作期间,邓云涛累计撰写了20 余万字的文字材料,并多次前往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汇报。最终,新校区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立项批复,得以落户武汉未来科技城,成为在“武汉市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建设的唯一一所大学校园。邓云涛还全程参与了新校区土地使用证的办理工作。这是一项政策性极强、涉及面广的工作。经过他和周边同事的不懈努力和跟踪推动,2014 年11月,学校获得了新校区国有土地使用证,标志着前期征地手续顺利完成。
开工初期,新校区地块上遭留有大量的树苗、鱼塘以及部分民房和村民的小型加工厂等,还有一个大型混凝土搅拌站的部分厂房也在新校区场内。部分村民以未获得拆迁补偿款为由,三番五次地以各种方式阻扰施工,更有甚者竟对学校工作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辱骂和围攻。邓云涛一方面坚持和村民们讲政策、讲道理,争取理解;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协调解决村民的拆迁问题。最终,相关拆迁问题逐一解决,施工障碍不断消除。2017 年8 月,随着场内最后一个村民预制场和若干高压杆线的拆除,新校区终于实现了整体封闭施工。
为规范新校区工地管理,邓云涛组织建设部形成了“十个一”的工作机制,即: 每一天/夜(含节假日)均有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每个项目开工前,组织一次工作交底会;每个项目图纸会审前,组织一次图纸预审;每个项目组织一次《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评审会;每两周整理汇总一次工地亟需解决的事项,并报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会议决策;每两周编辑出版一期《建设周报》;每个月与监理单位召开一次监理工作交流会;每个月召开一次部门工作总结会;每个月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大检查;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工地质量、进度、安全等综合检查活动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十个一”活动,邓云涛他们落实学校的管理要求,确保了所有在建工程受控、在控。
为保证新校区建筑工程品质,邓云涛坚持质量标准,坚守规范底线,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减少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发生。新校区一大批项目获得行业嘉奖:两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获评“湖北省建筑结构优质奖”,学生宿舍一组团项目的1、3、4 号楼及学生活动中心项目获评“武汉市结构优质奖”,校前科教区、核心科教区项目获评武汉建筑及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创新项目”,另有7 个单体建筑项目获评“武汉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示范项目”等。
如今,新校区建设已进入到攻坚阶段。为实现年底试运行的工作目标,邓云涛感觉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虽然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却始终斗志昂扬、初心不改。他说:“新校区建设既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为之全力付出,又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升,练就真本领,还应是一件‘作品’,需要精益求精,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