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我校在“埃迪卡拉纪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8-03-2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地大之声通讯员胡军 王小龙)近日,我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超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质学》上发表了题为《埃迪卡拉纪Shuram事件时期古海洋陆架短暂氧化的硫同位素证据》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运用定量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了埃迪卡拉纪碳循环剧烈扰动时期,近岸海洋硫酸盐含量出现脉冲式升高并存在从近岸至远洋硫酸盐梯度的直接证据,表明~5.8亿年前广泛缺氧的埃迪卡拉纪海洋在陆架区首先发生了氧化。这一发现对解析早期地球海洋氧化模式、地球碳循环扰动机制及后生动物的出现与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埃迪卡拉纪(大约6.3-5.4亿年前)是地球环境和生命演化的重大变革期之一,在此期间,地球环境出现了重要的氧化,复杂后生动物也开始繁盛,同时全球海洋碳循环也发生了剧烈的扰动。这些独特的环境、生物与地球化学事件的集中出现,被认为与当时的海洋氧化有关,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和定量的地球化学证据,以及对这一氧化事件具体细节的了解,科学界对该时期的海洋氧化还存在很大争议。

  为解决这一争议并突破当前研究困境,李超教授团队通过分析同一样品中黄铁矿-碳酸盐晶格微量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并结合海水硫酸盐含量定量模型,对比研究了华南埃迪卡拉纪Shuram碳循环剧烈扰动事件时(~5.8亿年前)浅海至深海不同沉积相的海水硫酸盐含量,研究结果显示:埃迪卡拉纪Shuram事件时期全球海洋陆架区的硫酸盐含量存在一次脉冲式升高,在近岸地区可能达到每升海水8毫摩尔以上,但在深水斜坡地区则小于 3 毫摩尔,因而,存在明显的浅海-深海硫酸盐梯度。作为缺氧海洋中最重要的氧化剂,硫酸盐在陆架地区的脉冲式升高显示了早期缺氧海洋脉冲式氧化模式(即表层氧化海水自浅海至深海的扩张式氧化),这种脉冲式陆架氧化可能为陆架地区还原碳的氧化提供了足够的氧化剂,进而导致了海洋陆架区发生了广泛的碳循环扰动。此外,陆架区的广泛氧化也为这一时期大型复杂后生动物的演化和辐射提供了适宜环境。这一工作不仅从定量的角度证实了埃迪卡拉纪这一地球演化关键期古海洋的氧化,而且也生动展示了这一时期地球环境与生命之间协同演化的细节。

  该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的资助。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生环国重2016级博士生石炜,受生环国重出国留学交流奖资助及中英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即将去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交流合作。通讯作者为李超教授。

  原文链接: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geology/article/526708/sulfur-isotope-evidence-for-transient-marine-sh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