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之声学生记者赵子瑄 李妍 欧阳靓靓 彭子璇 乔赫 摄影易凡非)2017年,图书馆创新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类活动,多次调研学习解决占座问题,逐步引进先进设备,开阔学生视野。2018年,图书馆将工作重点转移至公共服务建设,建立思想交流的平台,并对新校区图书馆进行科学规划,以期将来更好为师生服务,多措并举助力书香校园建设。
图书馆的反占座系统一经上线,便引起师生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每到考研前夕和学期末,占座一直是解决不了的顽疾。
副馆长程建萍介绍,面对图书馆人流量大,座位数有限的客观情况,从参加2017年6月的“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到深入其他兄弟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广泛听取学生和老师的意见,积极采纳读者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方法。多次试验后,图书馆最终决定与第三方合作,在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他校合理规划,于11月中旬出台了《图书馆公共阅览座位管理办法》,并在对考研学生个人物品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开始运行微信“反占座系统”,极大程度上均衡了图书馆资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在收获不断提升的利用率的同时,收获了学生们很高的认可与好评。
“系统运行以来,已有一万多人关注,目前新增绑定人数1124人,”副馆长李琪表示,“当然,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结合使用情况,不断维护更新,在此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谈及西区图书馆在2018年的新举措,副馆长李琪强调,2018年是地大进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开局之年。“自图书馆2015年开馆以来,一直坚持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建设重点也从高端人才储备逐步转移至公共服务建设。希望图书馆不仅仅是学习借阅的场所,更是思想碰撞交流的平台。”
2018年,图书馆将会拿出“创客空间”增强交流交互服务的初步方案,通过沙龙研讨的形式增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内部各学科的交融共进。将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增设朗读亭,增加电子书刊借阅数量,新购置一批kindle电子阅读器等,让选择更加多元化。同时将进一步建成“微课教室”,与社团对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视频编辑系统以及虚拟背景墙等。
目前,新校区图书馆主体建筑已实现封顶,新馆总建筑面积36800平方米,比西区图书馆多出近50%的空间,图书馆已根据楼层建设情况进行功能布局和书架、阅览桌椅等家具的摆放设计。在新校区图书馆建设期间,经过调研,已经规划设计了通借通还的智能图书管理系统以方便两校区学生,辅以信息发布系统,及时通知学生借还情况。
图书馆还设计了自助服务系统自助预约书籍功能,通过物流,把图书放在新老图书馆的预约书柜中给学生借阅。自助服务系统的“智慧空间”可以通过自助预约的方式,与一卡通对接,刷卡即可进入封闭空间进行多人的自由讨论。“八种空间”模式(资源馆藏空间、公共阅览空间、自主学习空间、数字阅览空间、创新体验空间、休闲交互空间、宣传展示空间、会议教学空间)将通过云端共享方式,实时发布信息,把纸质资源为主的图书馆创新成全媒体、多功能、个性化的智慧型图书馆。
程建萍说:“图书馆发展最终受益的还是师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有信心与师生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把图书馆建成与一流学科水平相适应的高水平高校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