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短剧大赛:校园文化“演”出地大人的精彩

发表时间:2018-01-10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地大之声学生记者卢子蒙 胡灵瑶 曹姗姗)南望山下,有这样一场特殊的比赛。八分钟内,校园里发生的一幕幕在舞台上呈现,学生们用真诚热烈、饱含激情的表演,以话剧的形式讲述他们正在经历的大学时光,这便是“我们的故事”校园短剧大赛。舞台之上,方寸之间,地大人的故事正在上演。

  文化育人:短剧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材化学院排演节目现场

  2013年,材料与化学学院的迎新晚会上,短剧《身边的化学》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把学院的特色科技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一个在寝室里发生的故事,讲述着化学知识,也展示着每个材化学生的日常。这样一个传递“材化人”日常生活和专业知识的短剧,在那场晚会获得了一致好评,也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在之后的展演活动“身边的化学”开始时,报名人数比往年增加了很多。

  恰逢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举行在即,校团委进行“一院一品”的活动立项。学校传统剧目《大地之光》在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其启发下,材化学院便希望以话剧的方式,面向全校举行一个能体现各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的文化育人活动。于是由校团委主办、材化学院承办,“我们的故事”校园短剧大赛应运而生。同学们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舞台,去讲述他们的故事。

  校团委副书记朱荆萨表示,艺术对人有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而话剧是非常好的载体,在思想教育方面应当发挥“第二课堂”育人的作用。“艺术可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

  第一届校园短剧大赛于2013年举行,至2017年已举办三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演员,短剧大赛也在影响着每一个参与过的人。

  王泽是来自材化学院的2017级新生,在刚刚举行的第三届短剧大赛中,她凭借饰演的“大娘”一角,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在大赛后,她决定加入“星火”话剧社,和话剧不再分开。她说在排练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舞台剧的魅力,‘星火’真的像一个小家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

  今年大四的杜涛,参加了第二届校园短剧大赛,表演非常出彩的他被评为最佳男演员。《大地之光》的导演李铁注意到他,他进入《大地之光》剧组,通过暑期集训演员的选拔成为了第三版《大地之光》的主演田雅坤,之后他还曾赴重庆演出《大地之光》。“短剧大赛对我来说是有一份情怀在的,那是我头一回在那么正式的舞台演出,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想想当初在讲台说话都不利索的人现在竟然可以代表学校去巡演,这无疑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

  短剧本色:专业学科充盈其中

  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在话剧舞台上演自己的故事。材化学院聊化学、环境学院讲环保、外国语学院用全英文说对白……这些具有鲜明学院特色的剧目,激发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和对学科的归属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院本特色”正是短剧大赛一直强调的一点,大赛的主要负责人、材化学院团委书记吴迪老师介绍,大赛鼓励学生在创作时写自己的故事,从他们的视角出发,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自己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了解,也讲述自己对学院、学校的情感。


李四光学院正在排练话剧

  在第一届短剧大赛中,李四光学院带来的作品《墙》,将李四光先生的精神与故事联系起来,展现了我校地质学子敢于翻越困难之墙,为梦想一往无前,全力以赴的精神面貌。最终获得当届校园短剧大赛一等奖。李四光学院黄晓明老师介绍,“短剧大赛举办三届以来,我们选择的切入点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一些大大小小的体现学院团结向上的细节的事,小事也能很感人、很精彩,体现了学院学习的氛围。”

  材化学院《身边的化学》系列短剧已经连续两届比赛获得一等奖,从第一届“小豆沙”与“楚留香”的故事,到第二届寝室的“臭鞋风波 ”,再到第三届发生在“三下乡”实践中的“捉鬼”,《身边的化学》变换的是场景和故事内容,不变的是剧本向观众呈现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材化学院流传的一句“流水的臭鞋,铁打的《身边的化学》”,足见该剧在学生群体中巨大的影响力。

  经济管理学院的剧目一直以来都独具特色,话剧队赵晨妍介绍道,故事首先从身边的热点题材入手,确定方向,然后结合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一起讨论研究,形成大概的框架,再一点点的向里面填补细节。“结合我们学习中遇到的经济生活案例和知识,将其与现实相结合,融合在故事里。”

  短剧大赛:收获美好温暖的记忆

  短剧大赛让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在以理工科著称的地大校园中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学生话剧得以扎根到了学院基层,深入到普通学生中。无论是观众,还是创作人员、排演人员、组织人员,在话剧的排演和观看过程中,都受到了极大的触动,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收获了感动,得到了成长。

  李四光学院的剧目每一届都非常受欢迎,学院尤为重视这项活动。黄晓明说,“我们学院对短剧大赛有特别的感情,在这个时候能达到团结一致的顶点,这个活动更多的是带给同学一种美好的回忆:在大学四年的青葱岁月里也曾经走入过短剧的世界,踏上过弘毅堂的舞台,经历过长时间的排练,收获难能可贵的友谊。”

  第一届的短剧大赛李四光学院获得了“团体一等奖”“最佳导演”“最佳人气”三项奖,到第二届时压力很大,从接到通知开始就组建了编剧组并着手选角。“那一年练得特别苦,剧本改过好几版,演员都换了几轮。”黄晓明说,“一个年级的同学分成了四个专业上课,课程都不好调出来,只有晚上能够挤出时间,大家也是团结一心希望能拿出一个好成绩,所以创新性地安排了短剧排练的早训。也已经不记得多少个日夜了,陪着他们一起,在北区综合楼下的仓库空位冻得瑟瑟发抖但依然坚持排练。”


经济管理学院话剧队正在商讨话剧内容

  经济管理学院话剧队成立于2011年,每年的短剧大赛经管学院由话剧队参加,他们有更为丰富的表演经验,有更强烈的参赛欲望。赵晨妍谈到今年的话剧大赛时表示,由于去年未能举行,不光是大一新生,其实大二的同学也是第一次参与到这个比赛的“新手”。“比赛前,每天中午、晚上都会排练,中午大家都一起点外卖、吃外卖,中午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但大家没有任何怨言,虽然辛苦,但是很充实快乐。”

  朱荆萨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参与的人会让学院的凝聚力更强,而参与的过程和当初因兴趣而形成的组织——话剧社或者剧组,将是他们多年后对母校最温暖的回忆。(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