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砥砺前行的五年|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服务学校继续教育 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8-01-04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自学校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根据学校党委的安排和部署,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部认真组织支部、党员开展党章党纪党规、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党性认识,很好地发挥了学院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职工的创造精神,展现了学院、中心新面貌。

  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显著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责任主体明确。学院班子成员积极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三重一大、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学院在学期工作布置会、总结会、期末巡考动员会上都要强调党风廉政建设,积极维护学校办学声誉。

  理论学习积极主动。实行网上学习与集中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方式,建立总支/支部QQ群,做好网上学习安排,提前发放学习资料,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总支委员和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严肃认真。

  支部得到了加强和充实。学院共有4个党支部,按照配强优选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精神,总支于2017年7月进行了支部改选,有2位院班子成员主动担任支部书记,年轻的业务骨干党员也积极担任支部委员。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体现。在校园网络升级改造期间,彻夜不眠带头工作在网络机房的是我们的党员;培训紧张时期,三回武汉未回家的是我们的党员;学院继续教育业务工作中,每个关键岗位上有我们的党员。近年来,学院产生了1个校级“优秀党支部”,1名校级“优秀党员”。

  学院、中心工作成绩喜人

  学院、中心的全体党员、职工克服困难、辛勤工作,打造并擦亮了地大继续教育这张名片。继续教育在保证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网络及信息化在先进够用的原则下推进有力。

  学历继续教育保持稳步发展。遵照教育部远程与继续教育发展理念,我校控制适度规模的网络教育、缩减成人函授教育。五年来,网络教育招生规模年均17000人,成人函授教育规模减至300人左右,成人自学考试年均注册2000人/年。学院连续5年获最具社会责任感的网络教育学院、自学考试先进管理单位;每年有不少于2个校外学习中心获全国优秀校外学习中心称号,两个网络教育办学经验入选全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每年有多家高校来我院学习和交流。继续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构建了以过程落实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规范办学,划出了三条办学红线;建立了学院和中心级的过程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清晰地明确了招生报名、生源地审核、入学考试、录取注册、学籍异动、毕业办证、学籍预警、选课、考务、毕业论文、学业成绩审核等流程,做到了管理及过程控制有据可查、有章可依,并以此构建了以过程落实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资源与教学平台建设为质量保障夯实了基础。学院建立了资源共享和资源建设标准,我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网络课程成为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至2015年底,学院对279门网络课程、446门网上学习资源、74门视频培训课程的改造,共计完成了1968个在线课程资源、4090个视频资源的SCROM标准化工作;教学平台随业务流程的变化功能不断完善,适应了学院不断发展的需求;资源的SCROM标准化为学习过程全记录做好了准备;大数据的引入为学习过程档案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学习管理系统的优化保证了平台的稳定运行和系统的响应速度。学生和学习中心/站点管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幅提高,投诉和意见大幅减少。


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秭归会场向小学生捐赠地震应急包

  非学历培训步入正轨。2012年,学院成功申报并成为人社部第二批设立的国家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基地,年均非学历培训达2000多人次。培训项目覆盖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公园设计与导游、城市管理、国土资源管理与矿证管理等五大类,分别在湖北秭归、贵州等地3次策划并参与第六、第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义务开展宣传教育、应急演练、互助自救等一系列防震减灾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报道。学院非学历培训成为学校对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最快、见效最快的项目之一。

  校园网络运行稳定。校园网络经过2014、2015年的升级改造,建立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网络全覆盖、主干万兆到楼千兆(无线、有线)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保持了校园基础网络、校务系统、一卡通、图书馆与文献数据库、标准化考场、高性能计算平台等的畅通,支撑了学校各类业务系统的平稳运行;网站入侵、服务攻击及网络病毒得到了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协助安全和保密部门有效处置安全事故44起,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校园网现有用户数3.5万人,每天在线用户峰值2.5万左右,出口流量峰值近6Gbps。

  信息化建设推进卓有成效。利用银校合作资金,搭建了学校校园应用和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了学校信息标准,实现了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和站群管理。完成了30多个业务系统的迁移和数据服务的统一管理;完成了75个网站系统至学校站群系统的迁移;完成了教务系统、校园卡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新建了医疗管理系统、游泳馆管理系统、博物馆三维可视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查收查引自助服务系统、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等系统。

  工作作风的转变竖起了地大标杆

  在继续教育的办学和学校校园网络及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学院、中心的工作作风不断好转。

  一是强化了“四个意识”。这四个意识是时刻绷紧的“规范意识”,时时在线的“服务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过程监督的“质量意识”。

  时刻绷紧的“规范意识”。2012年学院组织的教学大检查为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划定了三条办学红线,建立了评估检查制度和约谈机制;5年来,共计有3个中心停止合作,8个中心/站点暂停招生,5个中心/站点限制招生,20个中心/站点发文警告,20个中心/站点被约谈;2个自考助学单位停止合作,4个自考助学单位被约谈;在学院职工和合作单位中树立了严格的规范意识。

  时时在线的“服务意识”。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具有在线、业余、随时、随机的特点,凌晨、午休、深夜、节假日都可能有人在学习、在咨询。学院各部门负责同志、各关键岗位职工逐步适应了24小时在线工作方式,QQ在线、微信在线、电话在线,24小时在线是我们学院服务的“潜意识”。此外,校园网络服务也开辟了服务小分队、企业微信号,网络故障和咨询服务更加及时。

  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建立学习者学习档案;建立高并发量动态集群学习系统;建立信息化考务与数字化阅卷系统;开展毕业流程优化;实现校园网络有线无线一体化管理;建立教学实践与数据中心有机结合的机房新模式;成功申报并成为湖北省“地质工程”专业自学考试唯一主考学校,是湖北省自学考试课程体系改革、学业综合评价试点学校;这些方面,我校在高校中都是引领者。

  过程监督的“质量意识”。建立了学习全过程记录的档案规范和档案管理制度,构建了以过程落实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016年度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案例颁奖仪式上,田峰老师(右2)代表学院领奖

  二是树立了两个“地大标杆”。我校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信息化改革”和“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毕业流程”入选全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在全国远程教育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课程考试信息化改革”模式多次在全国性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十多所远程教育学校来院交流学习,该模式已在二十多所高校得到推广应用。


校园网络覆盖图(蓝色星号为WIFI覆盖区,红色圆点为有线覆盖区)

  校园网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部署方案成为国内校园网络建设的典范,2015年12月思科在中国通信网上撰文称,思科助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搭建起有线无线一体化的校园网络平台,成为国内首例第二代802.11ac无线技术落地项目,更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第二代802.11ac无线部署案例。通过此项合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已经成为国际高校中一体化网络部署的领军者”;2016年对学校6000余间学生宿舍实现了全面无线网络覆盖;我校网络中心机房也被称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全国已有上百家高校来我校参观、交流和学习。

  发展愿景

  “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保持校园网络稳定运行”是学院、中心工作的总体思路。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坚持“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面对国家重大战略调整和对继续教育的新要求,探索酝酿正确的应对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始终围绕地大发展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不断优化办学和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校继续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

  在校园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坚持技术与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坚持“补短板、小投入,大改良,不折腾”的工作原则,不断提升互联网的接入质量,营造泛在学习环境,切实保障校园网络运行安全与稳定;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优化现有管理信息系统为重点,尽快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校上下贯通、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信息化体系,促进学校智慧化校园环境建设。

  学院的每一位员工将牢记构建我校服务社会的继续教育体系和服务全体师生的信息化体系这一使命,并为之贡献每一份智慧、每一份力量。(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部书记 吕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