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之声记者陈华文 庞伟红 摄影张玉贤)11月7日上午,在全校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中,在迎来中国地质大学65华诞的喜庆日子里,我校在博物馆举办《追求卓越 勇攀高峰的地大人——“7+2”登山科考专题展览》。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致新,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吴冬三,湖北省体育局社体中心主任王文忠,武汉市体育局副局长田智会,武汉市文化局博物馆处处长张建国,无极道控股集团总裁、广东校友会会长孙政权,校党委书记何光彩、校长王焰新,校登山协会会长张锦高,基金会会长郝翔,党委副书记朱勤文、副校长傅安洲、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金华、党委副书记唐辉明,校登山协会副会长杨昌明、丁振国、邢相勤,各相关单位、学院(课部)负责人及200多名师生参加展览。李致新、王焰新为登山科考专题展览揭牌。
何光彩致辞。他回顾了“7+2”登山科考活动的辉煌历程。他说,一幅幅照片诠释着登山队员的顽强拼搏,一个个场景展示着“7+2”活动的艰苦卓绝,一件件实物述说着每次攀登的惊心动魄,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地大人勇攀高峰的浩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山高我为峰的志气,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他表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踏上了新征程,我校也全面开启了以“双一流”建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阶段。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以学术卓越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地大智慧,做出地大贡献。
李致新代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对地大在高山探险事业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地大为国家登山事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表示感谢。他说,登山探险展现的是一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只要具备这种精神,在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进程中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他希望母校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孙政权代表两万多名广东校友对母校65华诞表示祝福,他回忆了自己在母校的求学经历和毕业后事业发展以及筹建广东校友会的过程。他希望,借助“7+2”登山科考丛书的发行,让每一位青少年设定自己的人生高度,让地大成为广大青少年心中的珠穆朗玛峰,也祝愿母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取得新成绩。
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在校女大学生陈晨,畅谈了自己参加“7+2”登山科考的经历和感受,她希望登山精神能够激励学校师生追求卓越、勇攀一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作出地大人的贡献。
李致新、王焰新为登山科考专题展览揭牌。
“7+2”登山科考专题展览分为足迹、辉煌、精神、腾飞四个部分,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并辅以声光电、场景复原等技术手段,全面展现地大健儿敢为人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豪迈壮举,激励全校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德树人,砥砺奋进,追求卓越,勇攀一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其中,一批登山队使用过的珍贵实物,第一次与师生见面。
登山运动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和办学特色。基于专业学科的需要,地大人时常与河流对话、与山川为伴。正因如此,地质工作与登山运动血脉相连、精神相通。从上世纪50年代,我校校友王富洲成功登顶珠峰的那一刻开始,地质大学就和中国登山运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一批批地大师生,攀登了无数高山与险峰,完成了许多科考任务,形成了登山传统,弘扬了登山精神,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登山健将与登山运动管理精英,被誉为中国登山界的“黄埔军校”。
2012—2016年,我校登山队历时1756天,“丈量”了地球上12万公里的距离,登上世界七大洲的顶峰,还将足迹延伸至地球的南、北两极,成为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组队并完成“7+2”登山科考活动的大学登山队。
地大登山队是一支光荣的登山队。其中女队员、大学生陈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3年5月4日,在全国主题团日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勉励陈晨:“要勇往直前,不断地攀上人生新的高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激励全校师生奋发进取、砥砺前行。
在“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的滋养下,地大登山人形成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标识,地大精神、武汉精神与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在地大人的登山壮举中交汇融通。山高人为峰,登高志更高。登山运动在地大,其深远意义绝不仅限于体育,也绝不仅限于强身健体。建校至今,地大人始终与祖国的地质和教育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勇攀高峰、超越自我,正是这种坚守精神与文化高位的传统,成就了今天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学校将继续努力攀登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