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宇在野外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地大之声记者庞伟红)化石、砂岩、榴辉岩、萤石、石膏、黄铁矿晶体、黑曜石、玛瑙、水晶……,在地学院大四学生王奉宇的寝室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类石头,足足有几百公斤,这都是他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出野外“捡回来的”,在他室友和老师们的眼中,他是个石头疯狂爱好者,大家叫他“石头迷”。
王奉宇将对石头的痴劲用到了学习和科研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大二期间,王奉宇在湖北利川发现了306枚腕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种从未发现的全新物种,他将这个创新性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以此为基础,近期,他参加了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特等奖。“他用2年的本科课余时间,完成了一个优秀硕士研究生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导师宋海军教授对他这样评价。
从小与石头结缘
王奉宇出生在青海,自家屋后便有个河滩,他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河滩“捡石头”,石英、花岗岩,只要是颜色鲜艳、形状怪异的,他都拿回家收收藏。
11岁那年,家属院里从江苏太湖拉回来一块太湖石做装饰,喜欢石头的王奉宇像捡到宝,时常在太湖石上玩,有一天无意中发现太湖石上有一类似于海葵的生物遗体,几乎和石头一样坚硬,他去图书馆翻阅了不少资料后发现这是一块珊瑚化石,从此,他便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他从5岁开始学画画,一直到高考前才搁笔,在这期间,他最喜欢画的就是石头,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石头在他笔下仿佛有生命般,充满灵气。
“就是爱,没有理由,也许我和石头有缘”,王奉宇自己也说不出迷上石头的原因,他爱石头爱得毫无道理。
对于王奉宇这个特殊的爱好,家里人并没有人提出异议,而是积极支持,“每次我去河边捡石头,家里人都陪着我去,为了让我捡到更多不同的石头,他们还经常带着我去短期旅游”,正是家里提供这种宽松的环境,让王奉宇坚定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决心。
王奉宇做梦都想采集一块古生物化石,可惜一直未能如愿,2014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事情发生了转机,他无意间看到了地质学专业,在了解其主干课程后,他兴奋地发现,这正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现腕足新物种
王奉宇在实验室研究石头 代旭摄
大一上学期,王奉宇参加了学校的地球科学俱乐部。十一长假期间,他和几个同学去茅店山游玩,挖到了他人生中第一块化石——三叶虫化石,之后他便经常去。在茅店山,他陆陆续续找到了海百合、双壳、腕足、角石等十多种化石,他又激动又兴奋但又有点没底气,他只是拥有他们,并不具备古生物的相关专业知识,很多化石他连名字都不知道。
为了搞清楚这些化石是什么,他在大一下学期依托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选择了从事古生物研究的宋海军作为导师,并选定了腕足动物这个研究方向,正式走上了古生物学的研究道路。
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拍照、修理化石、查找文献、规划野外路线、进行野簿记录等。
为了找到更多具有研究价值的化石,他四处探寻,几年间足迹遍及湖北、贵州、广西、西藏等地,所有的寒暑假、法定长假几乎都在野外,即使风餐露宿,也乐在其中。可能老天都特别喜欢勤奋的人,一个五一小长假,他在去湖北利川踏勘途中发现了早三叠世的腕足动物化石,三个种类!306枚标本!这个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少见,要知道,在该时期全球仅发现了6个腕足动物种,并且化石数量十分稀少,在俄罗斯滨海省发现的一个腕足动物种仅有5枚标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奉宇的内心沸腾了。
回到学校后,为了鉴定所发现的腕足动物化石的种属,在宋海军老师的指导下,王奉宇全身心的投入到化石处理、拍照、磨制恢复内部构造等工作中。他所有课余时间都在都在博物馆里处理研究化石,豌豆大的腕足化石,他0.01mm、0.01mm的切片,通过2000多个切面的精心磨制和系统观察,成功复原了所发现腕足动物化石的内部构造。为了弄清这一发现的地质意义,他系统的收集整理资料,经常通宵看文献,查资料,通过上百篇文献和专著中关于腕足动物研究结果的整合集成,他对腕足动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建立了自己的腕足动物数据库。在这个化石数据库的基础上,他研究后发现,他找到的三个腕足种类中,有两个种类是前人研究过的,而剩下的种类是一个全新物种,他将其命名为“利川诺贝尔”,腕足的演化断层被填补。
大三上学期,他将这一创新发现撰写成论文《早三叠世华南地区腕足动物群的新发现:对大灭绝后生物复苏的启示》,发表在国际期刊《Papers in Palaeontology》上,引起了腕足研究界不小的反响。他是近十年里,地学院唯一一个以本科生的身份在这份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学生。
以此次研究为基础,他参加了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特等奖,也是我校唯一一个由本科生获得的特等奖。(学校共2个特等奖,其中一个由研究生获得)。
这些荣誉大约是对这个“石头迷”最大的鼓励。
选择地学研究心如磐“石”
王奉宇笔下的腕足动物化石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室友崔贵锴经常调侃王奉宇,说他简直是在和石头谈“恋爱”,每次出野外总要扛回来几十公斤石头,每天在寝室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研究各类石头,谈起石头来更是滔滔不绝,“他笔下的绘画对象不是美女,也不是风景,而是石头,他这样痴迷,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都为他高兴。”
“没有宋海军老师,就没有我现在的这点成绩。”王奉宇十分感谢他的导师宋海军,“他直接让我参与项目,将经过自己多年探索后所得的研究方法毫无保留地教给了我,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王奉宇说,宋海军老师非常支持学生做科研,没有拍化石的相机,没有修理化石需要的显微镜,缺乏国外昂贵的专业书籍,他都自己掏钱给学生购买,他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国际会议,为避免学生产生科研懈怠,他便经常召开组会,督促学生积极推进工作。“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我对这个学生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化石的由衷热爱,在野外一旦发现化石,就走不动路,他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也永远是最晚从山上下来的那个人”,宋海军对这个学生赞不绝口,“他做事踏实认真,有股子一丝不苟地钻研劲儿,静得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具备殷鸿福院士所讲的做好学问的基础条件,最重要的是,他从零起步,只用了2年的本科课余时间,完成了一个优秀硕士研究生3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非常难得。”
宋海军已经招收王奉宇为门下的硕士研究生,并对他寄予厚望,他希望王奉宇继续坚持对化石的热爱,保持对研究的激情。“除了继续开展系统古生物学的研究,还希望他在古生物学的新方向上能开拓进取,为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王奉宇说:“我热爱化石,在这所大学能系统学习我之所爱,这是莫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