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地大人讲故事②丨纪念大学毕业五十周年

刘庆生

发表时间:2020-11-10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新闻网点击:


  今年是我大学毕业五十周年。往事历历在目,1965年8月我告别家乡亲人赴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求学,从此改变了我和全家的命运。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在我身上得以实现。至今记得55年前告别奶奶的情景。奶奶时年76岁,尽管身体硬朗还是眼泪婆娑地对我说,北京上学这么远,而且一去5年,恐怕我再也见不到你这个孙子了。我说,奶奶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等我大学毕业赚钱孝敬您。


  北京地质学院的办学条件好,名师荟萃,学生食堂饭菜价廉物美,体育设施齐全。当年北京市第十届高校运动会在学校召开,我们有幸见到了短跑选手陈家全,跳高选手倪志钦和郑凤荣等田径名将。尽管我是一个不爱体育运动的人,甚至初中因为体育不及格而没有拿到毕业证,但也深知体育锻炼对于一个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重要性。我对学校的两个标准四百米跑道的田径场和两个标准游泳池及冬天滑冰池塘印象深刻,至今还能想起初学滑冰时常摔跤的滑稽场面。班里众多体育爱好者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篮球、排球、田径、乒乓球、航海、游泳、棒球、射箭等。


  加入61652班集体是我一生的荣光。全班26位同学就是一个大家庭,来自北京、河南、江西各4人;福建3人;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各2人;山东、山西、湖北各1人,其中女同学2名。有的同学来自农村,更多同学来自城市。无论家庭富贵与贫穷,同学之间平等相待荣辱与共。我们同学之间半个世纪经久不衰的交往时光和场景见证了一个团结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以戴联善为首的多位同学带领我们自学无线电知识组装收音机,我组装了一台六只三极管的超外差收音机。记得当时李伟纲同学从家里拿来一只小喇叭,接上我装的收音机,顿时歌声响彻325宿舍。这一活动算是我们自发地与专业(电工电子无线电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亲密接触的难得机会。


  大学五年中值得回忆的往事很多。例如1966年初下连队当兵的经历。这是响应毛主席1964年发出的“大学生要下连队当兵锻炼”的号召。我们班所在部队驻扎在张家口沙城。团长个子高大,爱打篮球,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打过清风店战役。男生分在步兵连,女同学分在“特务连”,每两个同学分到一个班。军训结束前夕每人3发子弹射击打靶,我得到26环的好成绩。这期间我们参观了附近的坦克部队,参加过部队农场劳动。记得有一次在饭堂开会,中校营教导员给我们讲话时遇到一次地震,教导员镇定自若的神态令我记忆深刻。


  此外,我们还到首都钢铁公司劳动两次,当年首钢进口了一套大型轧钢设备,这也是我首次与产业工人接触,为工人们艰苦奋斗精神和质朴品质感染。还和一些同学到过厂里一个科长(当时正接受劳动锻炼)家,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城里人住的带厨房和厕所的“套房”。1968年高元贵院长随同我们班一起在北京地质仪器厂劳动一个月,我们吃住在厂里。我们班军代表杨明先生非常尊重这位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老革命家,还叫他给我们讲革命故事。


  1969年8月至1970年8月,我们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北京来到江西省弋阳县的江西省物探大队705分队“对口劳动”。期间我和金国鹰、洪发鑫、王昆明、李伟纲等同学还在705分队的一个工作点——上饶附近 “枫岭头”的地方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驻地对面山头的背面是一个国家级大型铀矿,代号703。不知道谁挑起我们705队与703矿进行一场篮球友谊比赛。703矿是一个拥有上万人的大单位,瞧不起我们这个只有几十人的705物探分队。洪发鑫同学立即召唤当年学校篮球队主力的两个边锋何定一和叶国志一起来应战,我们倾巢出动前往助阵。记得当时我方说,随便打一下,不必在每个队员后背衣服上写上号码。对方傲气地说,“要打就打正规比赛”。比赛中何定一的三步上篮和叶国志的转身投篮打得对手不知所措,最后居然我方以4分之差取胜。对方很是尴尬地问:你们是什么单位?我们答:山那边一个几十人的单位705分队。


  1970年初,我和刘华定、孔庆华、何立士、王昆明五人在曾陆海老师及队上两位师傅带领下到资溪县“中葛洲”,“牛角尖”等地进行磁法勘探测量。那个地方树林茂密,气候温润,我亲眼见过以前没有看到过的眼镜蛇,棋盘蛇和往往隐藏在绿色植物中的竹叶青蛇。这期间还碰到一次我们一个师傅抽烟不小心导致的山火,我们奋不顾身扑灭了山火。


  1970年7月我们在弋阳分队部集中等待毕业分配,全班同学召开了告别晚会,冯治义表演的杨白劳节目记忆犹新。我服从组织分配留校工作。先后转战湖北丹江校办五七地质队,1972年迁回北京原校址,1975年随学校正式迁到现在的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南望山校区。40年来我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为学校地球物理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及科学研究做出了自己努力,直至2011年正式办理退休手续。2016下学期我应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年资教师岗位”,给2014级本科生主讲“地球物理学”课程并承担四个青年教师的教学督导工作。2017年主持完成最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从此,我结束了所有与地球物理专业相关的实体教学和科研活动,开启幸福快乐退休生活新阶段。


  真诚感谢50多年来61652班同学和他(她)们的家庭对我及我家庭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你们是我一生的同学和朋友。


本文作者大学期间在天安门留影

2020年10月本文作者出席湖北省高校老年协会老有所为先进表彰大会


作者简介:

  刘庆生,男,江西省吉安市人,九三学社,197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留校任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级教授。曾任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年资教师岗位”教授。 (编辑肖潇 特邀编辑曾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