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走进西部

[人民日报]认了这门亲 有了主心骨

发表时间:2013-08-1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8月10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海拔4000多米。

  下午3时,在县委大院,记者见到了驻村干部杨军勇,随同他一起去山里的牧民定居点走“亲戚”。


  “今天要去看的这个‘亲戚’,叫贡布顿珠。去年,州上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我认了八门亲戚,顿珠是其中一门。”杨军勇在车上介绍,“今年他的小女儿7岁,该上学了。”说起顿珠家的事,杨军勇熟悉得仿佛在讲自家的事。


  35公里的路程,竟颠簸了快两个小时。我们的嘴唇开始发紫,胸口有点气闷,杨军勇说:“海拔4000米以上,每加100米,身体就更难受一分,我在甘孜土生土长,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的,也吃不消。”


  5点左右,目的地到了,海拔4490米的理塘县村戈乡觉塔村。两年前,县里刚给牧民们建起了这个定居点,全村76户,300多人。前两天,杨军勇刚给觉塔村的“亲戚”们办了件大事,争取到电力部门支持,村子很快就能通电了。


  认亲一年多,杨军勇也记不清往这个村子跑了多少趟,“反正在县城没待几天。”他笑着说。


  说话间,我们已进了村。车子刚在顿珠家院子停好,家里的孩子们便围了上来,把杨军勇拉进了帐篷。


  “你这个‘亲戚’常来吗?”记者问顿珠。


  “当然常来啊!共产党给我们派来了最亲的人。我们村家家户户都认了干部这门亲,从此有了主心骨,有什么大事小事都找他们。”顿珠说。


  听了“亲戚”的夸赞,杨军勇憨厚地笑了,对记者说:“我也就是跑跑腿,做点小事。县上农牧局的,帮着‘亲戚’搞卧圈种草、动物防疫、畜种改良还有大棚蔬菜。我听说,光种蔬菜,就帮‘亲戚’一年多挣了1万多。”


  杨军勇走到一个小女孩前,摸了摸她的头,用藏语问:“想我了没有?”小女孩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送你的礼物,都是写字的本本。今年就要上学了,想不想去上学?”杨军勇拿出一摞习字本。


  “想。”小女孩用藏语回答。她就是顿珠7岁的小女儿斯郎由措。


  “娃娃今年要上学了,别耽误了。”杨军勇跟顿珠说道。


  “知道。我和娃娃她妈都没上过学,到城里什么都不懂。娃娃一定不能再这样了。”顿珠说。


  “有啥子困难没?”杨军勇又问。


  “就是县上学校离家太远,娃娃小,不太放心。”顿珠想了想说。


  “现在都是寄宿,有老师照顾,我在县上的时候也可以去看她。你放心吧。”杨军勇说。


  顿珠点点头。但是,看得出还有一些放心不下。


  “过去,定居点没建成,县里学校也不能寄宿,牧民的孩子上学很不方便,不少人干脆就不去上学了。顿珠家的大女儿、二女儿都是这样错过了读书年龄。今年我一定不能让他家小女儿再耽误了。吃完饭,我还要和顿珠再说说。”杨军勇对顿珠家孩子上学的事还是放不下,一边吃,一边给记者念叨。


  理塘县委副书记曾维勇说:“州上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我们都很激动。这是找到了甘孜发展稳定的药方。”全县90个机关党支部与215个村(社区)党支部全部结对。像杨军勇这样的干部职工,全县共有2865名,他们同11706户农牧户结成了“亲戚”,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化解家长里短纠纷,加深了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牧民们都说,“党的好干部又回来了。”


  在雪域高原,坚守就是贡献(记者手记)


  这是一次未完成的采访。甘孜州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组织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全州和谐稳定,得到了中央肯定。记者原计划对认亲干部杨军勇进行24小时贴身采访,记录他与牧民“亲戚”生活相处的点点滴滴。很可惜,记者的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头晕、唇干、呼吸困难。无奈,只得下到县城医院。


  这也是一场难忘的经历。虽然采访中留下了遗憾,却加深了我们对藏区干部、藏区工作的理解。我们只是一次短暂的采访,他们却要常年坚守。没有共产党员的信念,没有对基层群众的深情,高海拔的不适,牧区生活的艰苦,都可能使杨军勇们随时放弃。在雪域高原,坚守就是奉献,更是贡献。他们奉献了自我,贡献了民族团结、藏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