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经典文库

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03-09-18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一、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以国内需求为主促进经济发展,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市场广阔,这是我国最大的优势。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立足国内需求,可以使我国经济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增强抗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质上就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主题。近年来,我们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效遏制了通货紧缩趋势,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所采取的重大措施。从经济发展的要求看,近期仍有必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和发展目前经济回升的良好态势,必须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过早地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可能使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出现逆转,丧失发展的机遇。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扩大社会投资,鼓励居民消费,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要一个过程,通过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增仍然是十分必要的。推进结构调整,加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农业,也需要继续增加投入。还必须看到,财政支出刚性很强,明年还要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和加强国防建设等支出,现有财政支出的调整空间有限。明年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是必要的,综合考虑财政和金融情况也是可能的。当然,从长期看,在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财政风险。全面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要重点搞好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使其尽快发挥效益。同时,要增加农业投入,支持科技、教育发展和企业技术改造,加大西部开发力度。要加强监督和稽查,管好资金,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效益。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和社会投资增长,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加更多领域的开发和建设。要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把发行和用好国债同优化支出结构、推进财税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等紧密结合起来。



  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还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金融系统要切实加强监管,严格法纪,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要全面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消费的各项金融信贷措施,支持各方面对资金的合理需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证。要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灵活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经济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严格规范和稳步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要加强和改善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树立服务观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九五”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遇到的新问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的综合反映。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如果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粮食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扩大内需的方针就难以真正落实,经济发展出现的好形势也难以保持。广大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不可能最终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年初,我们提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一年来农业结构调整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一定成效,要进一步加快推进。要紧紧依靠科技,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要积极稳妥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广辟就业渠道和增收门路。农业产业化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应当大力推进和扶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农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组织、科研单位等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多了、农业过关了,不能忽视农业,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继续贯彻落实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调减较多,明年要保持相对稳定。要坚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动摇,发挥好国家粮食储备的调节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动摇,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今年的严重旱灾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再次说明我国农业抗灾能力不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要注意安排一些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有利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改善农村市场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建设项目。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在农民增收 困难的情况下,尤其要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这项重大改革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村长治久安,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要认真搞好乡镇机构改革,下决心精简财政供养人员,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支出结构,确保税费改革取得成功。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和信贷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真正为农业和农户服务。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



三、加快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几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大力推动两个转变,是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一轮结构调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进行的,必须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明年结构调整要迈出大的步伐,有新的起色。



  结构调整必须紧紧依靠深化改革和体制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结构调整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关键在于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灵敏反应,形成自主优化配置资源的机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企业改革和管理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到位,攻坚破难的任务仍很艰巨。要努力扩大改革和脱困成果,坚韧不拔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要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实行优胜劣汰、有进有退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抓大要强,放小要活。发展一批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引入竞争,增强活力。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加快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推动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要占支配地位。我国数万亿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几十年艰苦奋斗积累起来的,必须管好用好。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规范的监督机制,落实保值增值责任。加快技术改造,实现集约化发展,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要抓住市场先机,形成企业自主改造的内在动力和机制。抓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盲目上项目,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服务,为企业改革和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快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这是深化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科技进步是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决定性因素。结构调整如果没有科技进步和创新作支撑,就难以摆脱低水平、低效率的局面。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结构升级,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运用,加快关系经济全局重要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大力开发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高技术风险投资机制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重大科技项目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由政府资助,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投资,联合攻关。



  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基本国情。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结构调整必须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是有广阔市场前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