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中国自然资源报]国内外地学专家武汉研讨科普教育

发表时间:2019-05-31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9-05-28点击:

 


  5月25日,中国(武汉)地学科普教育国际论坛暨武汉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周忠和院士,美国科学院毛河光院士,以及来自国内院校、博物馆、科普等单位地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与收藏家出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马忠星等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王焰新指出,大众的科学素质,对我们能否阔步前进新时代,引领世界进步潮流具有重要影响。科学传播与普及,为大学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地学科普关系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关乎地球发展存续。近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发挥地球科学学科、平台、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在普及地学知识、弘扬地学精神、传播地学思想、倡导地球科学方法等方面承担应有的担当。他说,地大坚持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牢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使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积极探索。他指出,学校将完善广泛参与的地学科普格局,健全地学科普培训、教育互促的模式,加强地学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科普”,不断繁荣地学科普研究与创作,加大科普产品研发创新,探索地学科普产业培育,打造地学科普人才队伍,构建体系完整的地学科普链条。


  论坛上,16位中外学者、专家,国际组织负责人先后在会上发言。周忠和作了以“宜居地球: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的报告。他认为,科普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科学素养、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地学科普教育要应用地学知识关注“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推动科学与人文相互结合,把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触角伸向宜居地球与地外生命探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毛河光从世界文学名著《地心游记》、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谈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心深处蕴含的宝藏和信息。他认为地质科普教育的目标是要引导社会公众敬畏自然的博爱伟大,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生命。“构建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将使人类得到永续发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马腾作了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视角下的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报告,阐明保护地质环境就是保护人体健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馆长以《矿物博物馆之教育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常见矿物从导致污染到参与生态治理的历程,呼吁加强地质科普教育,开展绿色生态行动。


  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实际,提出了科普教育与实践的重要性;与会企业向大众展示了研究的先进技术,探讨了地球系统科学前沿成果科普化和全民科普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地大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作了题为《创新人才需求背景下地学科普教育的探索》的报告,分享了博物馆通过深化地学科普教育以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参会嘉宾深入讨论了地学科普的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合作机制和推进方式,达成了广泛共识,为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创新发展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论坛期间,与会嘉宾还开展了多场主题论坛和沙龙主题讨论,就地学科普教育发展与创新,矿物、宝石科普与展示,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科普的具体事宜充分交流。


  据悉,本次地学科普教育国际论坛以地学科普为主题,旨在传播地学知识、弘扬地学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活动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地球科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艺术与传媒学院、武汉确博尔(AAA国际)石尚展览有限公司、美国达拉斯矿物论坛承办。(刘妍慧 陈镓鹏 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