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攀登贵在少年时

——记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冠军团队

发表时间:2018-11-07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地大之声学生记者胡灵瑶 李妍 邓可欣)喜报传来的时候,正值深秋的金色洒满大地。我校代表队从68所院校、169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冠军。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大赛是由原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等发起的一项全国性地质技能赛事。自2010年举办第一届以来,至今已举办了五届。这次我校大学生捧夺冠军,已经是第二次。

  备战:从“菜鸟”到高手

  “对于参赛队员们来说,这是一段从‘菜鸟’历练成为高手的经历。”指导教师王国庆、刘嵘、任利民在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到这句话。的确,获得冠军的参赛队员们,在半年多以前还只是一群没有经验的“菜鸟”。

  “地质技能竞赛上一届在我校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我就报名了,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自此之后我开始关注这项比赛。”地球科学学院基地班2015级学生黄淼回忆道。与他的经历类似,其余10位分别来自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和李四光学院的队员们,也都是通过在我校举办的上一届地质技能竞赛,燃起了投身这项赛事的热情。2018年3月,面向全校的严格选拔正式开始,20名优秀的大学生从全面考察中脱颖而出,开始了正式培训。等待他们的,将是长达半年的、在知识层面和意志层面的双重考验。

  选拔题目中,有一道题令来自地球科学学院2015级学生邱志伟印象深刻:你是否拥有足够充足的周末空闲时间?这看似简单,在日后成为了考验的一道坎。每个周末,密集辛苦的培训从早晨八点半准时开始。一百多天里,队员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踏着晨光到西区主楼,再披着夜色回到各自寝室。“这半年,我们除了学会了技能与知识,还提高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地球科学学院2015级学生杨宗璘打趣道。“我们甚至吃遍了便利店的包子。”

  而在培训内容方面,队员们更是“从零开始”。面对着大多数本科生从未接触过数字填图的现状,培训老师们拥有着十足的耐心。“从填图软件中添加第一个点开始”,教师们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如饥似渴地练,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一幅1:50000的区域地质调查图。

  7月酷暑,比赛临近,参赛队员们头顶烈日,奔赴秭归进行为期两周的野外地质技能训练。山险路远,不少队员体力不支,甚至不慎摔倒,令指导老师刘嵘担心又心疼:“这些大学生认真坚韧,出乎我的意料。”中午休息时间,队员们总是到山下的小餐馆借一口锅、一方灶,取出提前购买的两捆挂面,再加些青菜和鸡蛋,做成一顿简易的午餐。邱志伟回忆道:“大家在那个时候没觉得很苦,更多的是身处团队中的快乐。”

  就在这样紧张却快乐充实的培训中,团队迎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们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做着最后的准备。老师们笑称,生怕教学过程中有遗漏之处,对这些学生们“轮番轰炸”。远在西安指导留学生团队的刘嵘老师,牵挂着这群年轻的队员,每天中午为他们订购不重样的吃食补充能量。团队内部,不同的小组间开展竞争、比学赶超,将每一次练习当做一次比赛,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氛围里,“菜鸟”们羽翼渐丰。

  “大家积极向上的状态,我一直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指导教师王国庆表示,“虽然当时正式的比赛还没开始,我已经松了一口气,心里有了底。”

  比赛:从落后到领先

  9月14日,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大幕在古城西安拉开。

  从上午9点到晚上8点,队员们面对三台电脑完成了100平方公里的地质填图。整整11个小时里,队员们几乎没有休息过。地质体连线、地质体产状、地质体着色、地层代号……种种问题被一一破解,跃然图上。结果揭晓,队员们以1分不到的微弱劣势暂时位居第二。“高手之间的较量,差距总在分毫之间。”一直在焦急等待的刘嵘老师说道,“在我心中,他们的表现已经足够好。”

  比赛第二天,西安下起了大雨,参赛队伍在雨水和泥土的洗礼中,开始了4个小时的野外地质技能比拼。手拿地质锤、头戴安全帽、肩背资料袋,面对黄土高原上的三座小土丘,队员们进行了地质现象的考察、画图、数据采集,完成了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和典型标本的采集。“我们在一起出过很多次野外,走过了很多山和水,彼此之间也有了默契,观察现象和画野薄的速度飞快。”邱志伟说道。这样的经验和默契,使他们凭借野外比赛一项成功反超,位列第一名。

  而第三天的地质标本鉴定,可以说是队员们的强项。“在校备战训练的时候,我们就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标本室。学校和老师也给了很大帮助,薄片、标本,有求必应。”来自李四光学院的参赛队员刘旭说。“那些平时上课时无法轻易看到的珍贵标本,标本室老师也慷慨地拿出来给我们研究。”标本鉴定环节结束后,队员们不仅牢牢保持住了第一名的领先优势,还收获了两个单项特等奖。

  前三项比赛项目结束,总分前九的学校进入到最后的地学知识问答。必答、选答、抢答,不仅考验着队员们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考验着临场反应能力。答题场的气氛一度焦灼,刘旭一直没离开抢答器的手甚至被队员们拍红了。就这样,团体总分第一的称号被他们收入囊中。

  这是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历史上第一支实现卫冕的学校团队。他们打破了主场魔咒,后来居上,实现反超。团体总分第一、2个单项特等奖、6个单项一等奖、2个单项二等奖,这是他们交出的沉甸甸的成绩单。

  决胜:从点滴到河川

  “夺冠的秘诀是什么?”参赛队员和教练在采访时都反反复复地提到了一个词:团队精神。

  刘嵘老师在选拔参赛队员时,就格外看重团队精神。“这是一场团体赛,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与协作。我希望我的队员,不仅是基础好、能力强,还要有大局意识,愿意为团队付出。”

  地球科学学院的参赛队员马骁说,信念、配合、分享,是他们的“夺冠宝典”。“不管是在漫长的备战期间,还是紧张的比赛现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拿下冠军。这个信念从未动摇,所有人都为此付出努力。

  “每个人最初都是因为单纯的兴趣爱好才参加比赛,后来有了团队、有了团队意识,付出的就更多了。”指导教师任利民说道,“他们也不负众望地成为了一支冠军团队,为学校争了光。”比赛结果揭晓,任利民接到了很多长安大学同仁中的我校校友的祝福。“大家都觉得,地大学生表现很优秀,这样的结果代表了我们学校的实力与水平。”

  作为地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赛事,学校一直积极参与,高度重视,对指导老师、参赛队员给予了大量支持。“但我们看重的不仅仅是比赛结果。”任利民说,他更希望通过比赛,提升学生们学习地质的兴趣,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本领,真正步入地学的殿堂。(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