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专题报道
地大影音

砥砺前行的五年|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突出特色办名刊

发表时间:2018-01-23作者:网站编辑:路明来源:地大之声点击:

  五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社科版)”)坚定不移地贯彻“开放办刊,匿名双审”的办刊宗旨,坚守“导向•特色•水平”的办刊理路,把“多学科研究资源环境问题的国内高端学术平台,广受学界尊敬的新锐文科学报”作为办刊目标,倡导绿色文科,逐步打造全刊单一主题综合性品牌学报,赢得了期刊界和海内外学人的广泛认可。

  一、坚持政治导向,突出生态文明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新的理论资源。

  五年来,学报(社科版)把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作为第一要务。把学习宣传十八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重点。比如2013年第1期推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题,邀请全国人大知名专家孙佑海、南京大学长江学者刘志彪撰文,从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发展解读十八大报告精神。此外,还约请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撰写《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再回忆》等,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最新理论资源。2017年第6期,策划的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文章《如何理解美好生活需要》,是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的第一篇,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下载量创历史记录。作者李建华系著名伦理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二、坚持开放办刊,突出质量至上,不断培育稿源基地、壮大作者队伍和审稿专家队伍。

  “开放办刊、匿名双审”是办刊的法宝,也是国际通行惯例。五年来,学报(社科版)作者既有国内顶级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作者,又有来自美、英、德、加、荷、日等国的学者。京、沪、宁、汉等城市是学报最重要的稿源基地,占比在80%以上。仅以2017年为例,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复旦、南大、中国社科院、香港城市大学8个单位的论文就占比30.52%。注重作者梯队开发与培育,做到“三个紧盯”相结合( “今天的大师”、“明天的大师”和“后天的大师”),做到作者和期刊一同成长。最近几年的长江学者评选结果中,10多名入选才俊都是学报核心作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坚持特色办刊,突出选题策划,打造高水平品牌学报。

  2013年,学报(社科版)首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实现“三大核心”大满贯。目前,全国理工类高校文科学报中仅有8所985大学学报和1所211大学学报同时入选“三大核心”。

  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3-2017)数据,学报影响力指数连续挺进全国综合文科学报前10位(仅在2016、2017年发布了此排名)。五年来,复合影响因子在全国综合学报中三次进入前10、两次进入前5;在湖北一次第1,两次第2;在全国理工高校文科学报中长期排第1。

  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刊物,2013年底获准创办《资源环境研究》(网刊)并担任主编。

  2015年5月,教育部“名栏工程”建设十周年(2004-2014)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在本次会议上,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联络中心正式成立,学报(社科版)主编刘传红当选为首任理事长。

  “资源环境研究”栏目荣获教育部名栏建设成就奖(全国11家);刘传红主编荣获名栏建设优秀主编奖(全国11名);朱蓓责编的论文荣获名栏优秀论文奖;编辑部荣获名栏建设工作优秀组织奖。2014年荣获“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两次荣获“湖北省精品期刊”称号和特色栏目称号,朱蓓荣获优秀编辑称号。入选CSSCI来源刊(2014-2015),排名第11位。

  四、坚持三赢为本,突出服务意识,助力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遵循期刊办刊规律,努力做到学报、学科、学人三赢,是学报(社科版)服务功能得以彰显的本质要求。五年来,编辑部通过选题调研、专题讲座、论文点评、引进著名学者来校讲学等多种形式,助力我校人文社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部分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得益于编辑部的帮助,研究水平有显著提高,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此外,充分发挥作者资源优势,积极配合科发院工作,策划并实施“非传统安全:中国与世界”第七次会议在我校的召开,彰显了学报不可替代的服务功能。

  五、坚持编研结合,突出苦练内功,打造学者型编辑队伍。

  刘传红主编当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务理事;独著论文荣获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二等奖(2017)各1次;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顺利结项,鉴定等级:良好;独署论文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